人民币冠号收藏: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冠字变量与市场价格关系
日期:2024-12-25人气:579 评论:0 条发表评论
纸币的冠号和数字编号是用来记录纸币发行序列的,每一张纸币都有和人一样的“身份证”即冠号。自1948年以来,人民币冠号经历了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拼音字母加阿拉伯数字等历史演变。
第一套人民币印制发行于战时,基于当时的环境条件,印刷地点分散,技术水平参差不一,纸币质量也互有差别,钞票种类多、版面杂,尤其是冠号较为复杂,呈现不同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冠号罗马数字位数不同。
第一套人民币特别之处还在于冠号的罗马数字不同,第一套人民币冠号都是3位罗马数字,其后的号码则是6位、7位和8位。还有,第一套人民币即便同一票券,也有不同位数的号码,比如50元列车、1000元耕地,分别是6位和7位号码;50元工农、100元轮船分别是6位和8位号码。
今次简述第一套人民币冠字与发行量及市场价格匡算之关系。在理论上,一个冠字,号码如果是6位数,则发行量(印刷量)约100万张、7位数约1000万张、8位数则约1亿张。
因此,纵然同样是只有发行冠字(I II III)的票券,也会因面额、号码位数、流通区域和使用时间的不一样而使市场价格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或变量错综复杂。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于1948年12月。在新中国成立前和成立初期,人民币作为本位币,与当时作为辅币的解放区货币按固定比价进行兑换。后来停止区币发行,通过银行业务、财政征收和贸易回笼等协同运走,只收不付,逐渐回收区币。
因此,第一套人民币一些票券虽然只印制发行一个冠字如I II III,但由于多种原因,其市场价格差异很大:一是号码位数不同(6位、7位、8位)或是否全部印制发行完毕,由此存在发行量和存世量的极大不同。二是在特殊时期人民币和区币主辅币同时流通,并且时间较长,也会影响到人民币流通使用的周转率。
三是小面额纸币回收率远低于大面额纸币,因为当时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可兑换第二套人民币1元,100元旧币只等于新币1分。由此可知,面额50元以下的纸币已是微不足道,自动退出流通(个人留存等社会性沉淀),银行回收相对也少。
四是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间早,流通消耗和银行回收量大,存世量较少,量少自然价高。五是面额大纸币市场流通使用率低,但银行回收彻底,存世量稀少,物稀为贵,如5000元“蒙古包图”、1万元“牧马图”、5万元“收割机图”等。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及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阅读,目的在于为广大藏友提供丰富的收藏资讯及各类干货,互联网崇尚分享,由于不少内容原作者不详如有侵权请联系18511218108删除,我们会在24小时内及时删除。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和赞同文中的观点及内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参考)内容有不当之处,请欢迎纠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