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藏品资讯 > 流通纪念币 > 精制币与精制工艺释疑

精制币与精制工艺释疑

作者:xiaoyang日期:2024-08-03人气:584 评论: 条发表评论

流通纪念币都是以普制币为主的。精制币作为伴生品种则更多充当了礼品的角色,数量稀少,流传有限。早期精制币数量更少,发行非常不透明,沉淀比例高,真正流入收藏领域的则少之又少。过少的面世数量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精制币的价格畸高;二是许多钱币爱好者对精制币缺乏了解。对于钱币收藏品而言,早期精制币3000左右的存世量并不是特别低的,但大多数处于沉淀和休眠状态,对精制币的普及造成了很大的制约。虽然精制币发行数量逐渐有所加大,但价格对于许多收藏者来说缺乏吸引力,真正认识和收藏精制币的人依然十分有限。相比其他钱币收藏品种而言,精制币方面的研究和出版物寥若星辰,影响了精制币的普及,更不要说广泛深入的理论研究了。收藏爱好者更关注的是收集更多的品种,有关精制币理论方面的探讨十分有限。


精制币与精制工艺释疑(图)


对精制币收藏圈子里的人来说,什么是精制币似乎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但深究起来又很少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或者各执一词。笔者就曾深受这个问题的困扰。


关于什么是精制币,可以查到美国钱币学会的定义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精制币的状态描述。然而,更多爱好者并不理会这些定义,一般以发行方(或装帧方)的描述为准。近年来,随着评级币在中国的普及,评级公司给出的精普划分又成为大家确定硬币是否为精制币的重要依据。当评级公司结论与发行方描述出现冲突的时候,大家多以发行方的描述为准,而将评级公司的打分定性为“错评”。当定义、央行描述、评级打分和发行方描述四个出处一同出现,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矛盾的时候,精制币的划分就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好比戴一个手表知道时间,戴四个手表就不知道时间了。那么,这四个评判标准是否肯定有一个是对的呢?


作为大路货而言,多数精制币是可以轻易区分的。制作精美,底板有镜面,浮雕有凝霜,细节清晰可见,这是多数人认定精制币的主要依据。近年来,造币厂受经济利益驱使和造币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品种,甚至异化品种,逐步颠覆了人们过往对普制币和精制币的认识,造成了辨识困难。从工艺进步讲,以往精制币的主要标志是底板镜面和浮雕凝霜。现在很多后期“普制”纪念币,甚至一些普制流通币也或多或少具备这些特征,即所谓“普制不普”问题。另一方面造币方为了增加销售,标新立异地开发了一些特殊工艺品种,比如,底板凝霜,而浮雕镜面的“逆精制”,甚至底板、浮雕同时有凝霜和镜面的混合体。还有整个币面全部凝霜的。这些品种被发行方作为精制币销售,但明显与大家对于精制币的认识不符,也与精制币的定义或者描述相左,那么这些品种到底是普制还是精制币?


评级公司打分给出的精普区分看上去就更困难了。国外公司对中国硬币的认识有限,他们用自己的标准判定,出现与发行方不一致的情况非常普遍。收藏者对所谓的“错评”无可奈何,除了寄出发行方说明,别无他法。


收藏者多试图从币的表面状态来区分什么是精制币,这可能是一个惯性思维的误区,因为上述问题仅从硬币状态是无从判定的。事实上,精制币是“精制”工艺的产物,要准确区分精制币或许要先从硬币是否采用精制工艺下手。


美国钱币学会对“精制”工艺的特点有如下描述:针对收藏特制、特制模具、所有细节清晰可见、模具底板高镜面抛光、特制饼坯经多次缓慢压印、单枚取出避免磕碰等。


美国精制工艺在1916年停止使用,后在1936年恢复,客户可以和造币厂直接订购精制币。19世纪早期的精制币甚至要有划痕,这符合一般试样币的特点。从各种背景描述来看,早期精制工艺如其英文含义,是一种试打或者带有样币性质的。1936年以后采用精制工艺的硬币才逐渐演化为专供收藏而特制的品种。


央行曾经以小短文的方式在官方网站上对精制币做了一个描述,其中既涉及到了工艺也谈到了币面状态。很遗憾,这个描述更象一个科普,而且从那之后,央行并没有跟进给出对精制币或者精制工艺更为严谨的定义。


流通纪念币收藏圈近年来比较重大的发现莫过于高精版老西藏普制币了,其出色币面质量和精美程度,在所有普制币中无可出其右者。有造币专家指出,老西藏的高精普制版应该经过了多次压印。有人提出这个品种在不考虑镜面和凝霜特征的情况下更象精制币的观点,遗憾的是没有提出相应的理论依据,只是例举了国内外的一些被评级公司和造币厂发行的特种“精制币”作为论定的佐证。用个例推导的方法可以提供认识问题的参考,但是不具备完整性。同时,造币公司或者评级公司所认定的精制币是否具有绝对权威性?还是钱币学会和央行的科普更具说服力?在这点上是见仁见智,缺乏定论。另外,镜面和凝霜是否为精制工艺的必要条件?用国外个案来导出老西藏高精普制就是精制币的结论似失之单薄,底气不足,这也凸显了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显然,各种精制币认定方法在这里出现了矛盾,然而正确的指导理论究竟应该是什么?


由于大家在老西藏高精普制的精普划分问题上提出的论点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所以我直接找了发表精制工艺定义的美国钱币学会一探究竟。邮件直接发给了学会总裁Walt Ostromecki先生,并很快收到了他的回复。因为这个问题专业性强,Ostromecki先生推荐了美国钱币学会的专家Rod Gillis答复。Rod先生在回函中特别强调了“精制(Proof)”是特指硬币的制造工艺,即精心抛光的模具、高抛光饼坯和更大的压印力道。这种特殊工艺使用的是垂直压印,而普通硬币是水平压印。全凝霜和逆精制是市场化的产物,因为压印的力道大等考量,可划为精制范畴。


以上的阐述是对精制工艺理解的高度浓缩,精准到位。判断是否精制币的基础是看其是否采用了精制工艺。“精制”是工艺的名称,是造币的过程的一部分,而非指币的状态。而“精制”工艺最核心的部分是精制的模具、饼坯、较大压印力道的多次压印,以及单枚手工加工。硬币的细节得以精确表达,整体呈现精美特征。精制币的绝大多数依然是传统的底板镜面和浮雕凝霜,但镜面和凝霜不再是唯一且必要条件。异化的精制币则有全凝霜(无镜面)和逆精制(底板凝霜、浮雕抛光)。


根据以上的论述形成一些观点供大家探讨:


观点1 – 对高精普制老西藏认识。如果我们认可这个品种是经过多次压印,而且目视没有任何磕碰和划痕,整体精美漂亮,我个人认为这个品种应该定性为采用了精制工艺制造,而非普制。高精普制老西藏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精制币,今后似可以把这个品种从普制中剔除了,名字也要改一改了。


观点2 – 后期普制纪念币的精普之分。我们发现后期纪念币存在所谓“普制不普”的现象。突出表现是底板镜面和浮雕凝霜特征。初期评级普制币有给出PF63较高分数的,这一方面说明了制币工艺的进步,另一方面也给精普划分造成了困扰。有业内人士称这些后期钱币有采用了二次压印工艺。但从成品的表面质量来看,这些普制币与精制币之间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所以,我们可以猜想其采用了部分精制工艺,但是在“精”的程度上有差别,模具和饼坯的制造工艺上均有不同,而且应该机械化批量生产,不大可能是单枚逐个制造的。


观点3 – 辩证看待精普之分。从1980年发行第一种流通币出现精制工艺开始至今的30多年中,精制币制造水平有所提高,但整体变化不大。反观普制币的制造水平却有了长足的进步,以致精普差别逐渐缩小。后期普制的水平甚至超过前期所谓的半精制。但不管哪一套流通币,精普都是可以轻易区分的。这说明,精普之分是相对概念,同时也是动态的。


精制工艺随着时间逐渐演化提升,一方面是技术本身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市场推动。好在,经济利益驱动导致精制工艺花样翻新更多是表现在贵金属币身上,流通币方面表现不突出,毕竟是以流通为主的货币。可以想象,精制工艺还会不断演化进步并达到更高的水平。使硬币更精美、更能吸引收藏者的目光是产品升级永恒的驱动力。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工艺怎么进步,都脱离不开在模具、饼坯和精细上下功夫及追求不断的完美。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及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阅读,目的在于为广大藏友提供丰富的收藏资讯及各类干货,互联网崇尚分享,由于不少内容原作者不详如有侵权请联系18511218108删除,我们会在24小时内及时删除。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和赞同文中的观点及内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参考)内容有不当之处,请欢迎纠正,谢谢!

紫轩藏品分享 更多

热门商品

超值推荐

限量热卖

限时降价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