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志号数十年来的变化
日期:2022-06-07人气:1042 评论:0 条发表评论
志号是邮票的顺序编号,是邮票发行情况的记录。中国早期邮票上是没有志号的,要想知道一套邮票的发行年代和全套枚数,都要查阅邮票目录,很不方便。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开始,就把志号印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底边位置上。在随后的几十年了,虽然邮票志号的形式几经变化(文革时期曾一度中断),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在邮票上使用志号的方法,是世界邮票史上的一个创举,成为新中国邮票的显著特征之一,得到了各国集邮者的广泛赞许。部分国家也相继仿效,在邮票上添加了志号。在随后的几十年,邮票志号的形式几经变化,今天,我就和大家将其中的变化一一道来。
最初的邮票志号中包括有票种、套号、枚号和总序号四个部分,之后又加上了年份。
比如上图中这枚邮票的志号“纪2 4-3 (15)”:
“纪”代表了这套邮票的票种是“纪念邮票”;
而“纪2”则代表了,该套邮票是我国发行的第2套“纪”字头邮票;
“4-3”指的是,该套邮票一共4枚,这是其中的第3枚;
“(15)”指的是,该枚邮票在我国发行的纪念邮票中,总序号为15。
以“纪”、“特”字样为票种冠字的邮票,1949年10月1日起发行,1967年3月10日结束。集邮者习惯称之为“老纪特”。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展开,集邮活动不再被推崇,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发行的邮票取消了这种方便集邮者的志号,只在全张邮票边纸上印有编号,称为“文”字邮票。
之后,为了方便库存统计,1970年8月至1973年10月发行的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又印上新编的连续号,每种邮票编一个号,从1编至95。称之为“编号邮票”。
比如上图中1970年8月1日发行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邮票,全套6枚,底部的左边印有“(1)-(6)”的连续编号,右边则印有代表发行年份的“1970”,而取消了之前的枚号。
随着集邮业务的逐步复苏,邮票志号又迎来了新的篇章。1974年5月至1991年年底,我国发行的邮票开始使用“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恢复了套号,去掉了用处不大的总序号,集邮者将这一时期的邮票称之为“J、T票”。
然而,邮票发行越来越多,志号的累计数字也随之越来越大,为了避免以后出现过大的数字,不方便印刷,自1992年起,我国又改革了邮票志号的编号办法。
每年发行的纪、特邮票按年度统一编排顺序号。邮票底部左边为发行年份及套票的顺序号,右边括号内表示这套邮票的总枚数和是其中的第几枚;仍以“J”、“T”表示纪念或特种邮票的分类。
比如“壬申年”邮票是1992年发行的第1套邮票,共2枚,属于特种邮票。第1枚(面值20分)邮票底部左边印有“1992-1”,右边印有“(2-1)T”;第2枚(面值50分)邮票底部左边印有“1992-1”,右边印有“(2-2)T”。这一系列称之为“编年邮票”,并沿用至今。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及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阅读,目的在于为广大藏友提供丰富的收藏资讯及各类干货,互联网崇尚分享,由于不少内容原作者不详,如有侵权请联系18511218108删除,我们会在24小时内及时删除。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和赞同文中的观点及内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参考)内容有不当之处,请欢迎纠正,谢谢!
下一篇:文革邮票价格奇高的七个原因
上一篇:集邮的快乐——信销票的收集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