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7:长臂猿(T)
作者:紫轩藏品日期:2013-09-14人气:1539 评论: 条发表评论
基本参数 | |||
志号 | 2002-27 | 类别 | 编年邮票 |
每套枚数 | 4 枚 | 印刷方式 | 影雕套印 |
每套面值 | 4.40 元 | 发行日期 | 2002-12-7 |
序号 | 名称 | 面值 | 发行量 |
1 | 白掌长臂猿 | 80分 | 1160万枚 |
2 | 白颊长臂猿 | 80分 | 1160万枚 |
3 | 黑长臂猿 | 80分 | 1175万枚 |
4 | 白眉长臂猿 | 200分 | 1120万枚 |
长臂猿——灵长目猿猴亚目狭鼻组长臂猿科仅有的一属,通称长臂猿。在类人猿(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中体型最小。因臂特别长而得名。体长45.6-63.5厘米,无尾,体重6-13千克。直立高不过0.9米;腿短,手掌比脚掌长,手指关节长;身体纤细,肩宽而臀部窄;有较长的犬齿。臀部有胼胝,无尾和颊囊。共6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喉部有音囊,善鸣叫,不同种长臂猿的叫声有很大差别。雄猿一般为黑、棕或褐色;雌猿或幼猿色浅,为棕黄、金黄、乳白或银灰色。栖息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树栖。白天活动。善于利用双臂交替摆动,手指弯曲呈钩,轻握树枝将身体抛出,腾空悠荡前进,一跃可达10余米,速度极快,能在空中只手抓住飞鸟。在地面或在悬空的藤蔓上行走时,双臂上举以保持平衡。结群生活,每群包括1对雌雄及其子女,一般不超过5-6只。食物以浆果为主,也吃树叶、小鸟、鸟蛋或昆虫,每胎产1仔。
长臂猿分布于中国华南、缅甸直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大部岛屿的热带雨林,是中国一类保护动物。
白掌长臂猿——白手长臂猿、僚棒猴、南尼。手、足白色或淡白色,故称白掌长臂猿。颜面周围常形成明显的白色面环,雌性面环近似封闭,雄性多不封闭(被白色眉纹断开)。两性均有暗、淡两种色型,暗色型毛色黑褐(手、足、眉、面环颜色例外);淡色型呈淡黄或奶油黄色,面环和手足更淡,白色。我国的白掌长臂猿在已知亚种中,毛被最长,背毛长11-15厘米。两种色型的淡色毛基较短,约为毛长的10-25%,暗色型个体阴毛黑棕色,淡色型阴毛红棕色。国内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孟连、西盟和沧源;国外见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白颊长臂猿——躯体更加纤细而四肢显得更长的一种长臂猿。雄性黑色,唯两颊各具一大型白斑,顶部的簇状冠毛显得更尖长而明显。雌性暗褐色冠斑呈多角形。躯体大部污黄色,胸腹的黑褐色稀少。主要分布在中、老、越三国交界地区的特有种,分布区非常狭窄,种的分布总面积可能不及800公里。在我国云南仅见于西双版纳的勐腊和绿春黄连山。国外见于越南北部红河流域马江以西和老挝北部湄公河以东。
黑长臂猿——别名:黑冠长臂猿、吼猴、撩梆猴、长臂猿、料猴、风猴、黑猴。中型猿类,体矫健,体重7-10公斤,体长40-55厘米,前肢明显长于后肢,无尾,毛被短而厚密。雄性全为黑色,头顶有短而直立的冠状簇毛;雌性体背灰黄,棕黄或橙黄色,头顶有棱形或多角形黑褐色冠斑。胸腹部浅灰黄色,常染有黑褐色。黑长臂猿系印度支那北部和中国南部的特有种,已记录有6个亚种,其中5亚种分布于我国。
白眉长臂猿——无尾,前肢明显长于后肢。雌雄异色,雄性褐黑色或暗褐色,具白色眼眉,头顶的毛较长而披向后方,故头顶扁平,无直立向上的簇状冠毛。雌性大部灰白或灰黄色,眼眉更为浅淡,颜面宽阔而被以灰白短稀毛,面周更趋浅淡,白色。白眉长臂猿主要栖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在云南西部,多栖于海拔2000-2500米之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冬季常向下作垂直迁移。严格树栖,以多种野果、鲜枝嫩叶、花芽等为主要食物,亦食昆虫和小型鸟类。白眉长臂猿群体较小,一般一群3-5只,为单雄单雌配偶系。春末夏初产仔,每年1胎,每胎1仔,7-9年性可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