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5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赏析
日期:2020-12-16人气:1875 评论:0 条发表评论
2020年12月1日,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的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金银纪念币(第1组)发行仪式上,一场仿古的冰嬉表演吸引了现场所有人的目光。演员们穿着旱冰鞋,或手举旗帜、或单腿滑行,在音乐声中不时变换姿势与队形,与15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互为呼应。
昔日热闹的冰嬉场景一下被激活,“在冬奥会纪念币上表达、讲述古老的冰雪运动,展示中国悠久的冰雪文化”是王凌昊设计的初衷。要做一枚能够体现中国传统冬季运动文化的纪念币,他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乾隆时期张为邦、姚文瀚合绘的《冰嬉图》。作为北京工美集团的设计师,王凌昊此前曾参与冬奥相关特许产品的设计,对传统的冰雪文化有所了解。对他来说,选择极具历史意义的实物画卷《冰嬉图》,展现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交相辉映是再合适不过的事。“图中可用的元素众多,包括场景、人物形象、动作,与冬季运动、冬奥关联性都很强,况且冰嬉在清朝被称为‘国俗’,是最具代表性的冰上运动之一,把《冰嬉图》搬到币面上,既有故事,又有看头,从而真正起到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素材与现代设计,与民同乐与现代竞技,就这样被王凌昊巧妙融合于方寸之间。
冰嬉,即在冰上进行各种运动的统称,包含滑擦(速滑)、蹴鞠、杂技、冰床等。大约五千多年前,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附近(芬兰南部)的先民们为了能在漫长的冬季生存下去,利用大型动物的腿骨发明了最早的“溜冰鞋”,他们在使用骨头制作的“冰鞋”一端钻上孔,穿上皮绳后将其捆绑在双脚上。一到冬天,芬兰南部众多的湖泊加在一起会形成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大冰场,先民们一边脚踩“溜冰鞋”向前滑行,一边手持木棍往后撑,相比在冰面上徒步,“滑冰”为他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得以保存体能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就像阿勒泰地区的先民在一万年前利用“自制滑雪板”狩猎一样,在征服冰雪的过程中活下去才是当时最重要的事。
“冰嬉”一词虽首见于《宋史·礼制》“幸后苑观花,作冰嬉”,但隋唐时期的人们早已从冰雪中寻得乐趣。到了宋代出现了一种新玩法,数人坐在由木板和垫褥制成的“冰床”上,由一人拉着在冰上行走,隆冬一到,湖面结冰,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以乘坐“冰床”为乐事。甚至明清皇帝宁愿顶着凛冽刺骨的寒风,也要兴致勃勃乘坐冰床,体验一把“行冰上如飞”的感觉。
乾隆帝大概是为冰嬉运动代言的最合适人选,正是他在位期间,冰嬉发展为与满语、骑射、摔跤并称的“大清四大国俗”。不要以为清代的“冰嬉”只是单纯为了玩,它除了强身健体外,还兼有军事训练的功能。对生活在白山黑水的满族人来说,熟练的滑冰、滑雪技能可助其克敌制胜。史载,努尔哈赤有一年冬天被困墨根城(今黑龙江省嫩江市),情况十分危险,部将费古烈得悉后,派善冰者前去救援,“一日夜行七百里”,奇兵神降,成功解救努尔哈赤。不同于明朝冰嬉仅为帝后宫眷娱乐,努尔哈赤及其后人举办的冰嬉活动多了层军事训练的意味,以他们入关前于盛京(今沈阳)浑河冰上举办的“蹴鞠之戏”为例,参赛者为诸王贝勒率随侍官兵,他们既要在冰上快速奔跑抢球,又要以一足立于冰上,另一足踢球,难度相当大,运动量十分可观,一场比赛下来,不仅锻炼体魄,增强抗寒能力,还提高了实战技能。
清军入关后,滑冰、冰上足球作为满族传统的军事训练活动保留下来,根据规定:“关外士卒,冬季结冰后练习溜冰;而挥师入关的八旗,则在河泽腹坚之时保持冰上训练”,每年冬天,皇帝都要检阅士兵的滑冰技能,只是康雍年间,冰上训练和活动尚未形成“冰嬉岁为常”的制度。在乾隆帝的高度重视下,一年一度的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南海的统称)冰嬉大典终成定制。冬至后(闰年也有在冬至前举办的情况),皇帝由王公贵族和文武百官陪同亲临冰场,阅视驻京八旗将士和内务府上三旗官兵冰上射箭比赛和冰嬉表演之技,赛后,皇帝分别等次,恩赏银两。该“国俗”从乾隆七年(1742)一直持续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百年冰嬉,成为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史上极为罕见的持续景象。将冰嬉设为典制,用乾隆帝自己的话说是“顺时陈国俗”“冬冰嬉而阅伍”,他不仅洋洋洒洒写了1300多字的《冰嬉赋》,还命画师依据现场盛典情况,绘制《冰嬉图》,与后人共享。
比较完整地再现了冰嬉大典的绘画作品有两幅,一幅是金昆、程志道、福隆安绘《冰嬉图》卷,另一幅是张为邦、姚文瀚合笔《冰嬉图》卷。两幅画均描绘了乾隆帝在太液池阅视冰嬉的场景,大致位置在今北海大桥南侧。不过对比下来,王凌昊发现“金昆等绘《冰嬉图》有点中规中矩,不似张为邦《冰嬉图》之灵巧、生动,加上张为邦曾拜师郎世宁,在画中运用了不少西洋透视技法,使得画面更加真实,人物表情更加丰富。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金画中参赛者是按旗手、射手顺序排列的,而张绘《冰嬉图》的排列顺序是旗手、花样、射手、花样,其中花样表演大多是民间杂技的内容,有舞刀、弄幡、叠罗汉等,给人一种与民同乐、与民同赏的感觉。”
为什么兼具游戏娱乐与军事训练的冰嬉大典上会出现旗手、射手和耍杂剧的?这还得从冰嬉的运动项目说起,太液池每年举办冰嬉,冰上“蹴鞠之戏”(抢球时手脚可以并用)、竞速跑(“抢等”)和“悬的演射”是例行项目,前两项很好理解,后一项可形象称之为“转龙射球”。在一片白茫茫的冰场中央平行设立3座旗门,旗门顶端高挂彩球,由一二百名八旗兵组成的射手一字排开,手持可以发出声响的骲箭,列成一路纵队有序地从三座旗门中穿过,走队时,上三旗在前,下五旗在后,一名士卒执小旗作为前导,本旗参赛士卒执弓矢随行于后,远远望去,队伍蜿蜒如龙,故称为“转龙”,随着射手们离旗门越来越近,只见有的身驱微弯,扬弓搭箭准备射箭;有的滑过旗门,回首仰射;有的箭已射中,神态愉快……凡是射中目标的,皇帝都会给予奖励:三射三中,赏银十两,三射两中,赏银八两,三射一中,赏银六两,未中的参赛者赏银四两。
设计师取材的张为邦、姚文瀚合笔《冰嬉图》卷(故宫博物院馆藏)局部画面
“悬的演射”算是冰嬉大典中的重头戏,中海水面宽广平阔,适宜在此举办,参赛者都是朝廷在八旗官兵中挑选的“善走冰者”,他们通常从十月就开始训练,冰鞋、弓箭等装备都是由内务府提供,冰嬉大典纯属皇帝出资赞助的皇家行为,从而在物质和政策层面有效保证了它的长期举办。大典前,清宫还会派人验冰,检查冰层厚度,确保不会因人多冰裂而发生危险。两幅《冰嬉图》里,均着重描绘了“转龙射球”的场景,只是张绘《冰嬉图》中多了耍刀、缘竿、使棒、溜滑倒立等项目,杂技演员使劲浑身解数展示特技给王凌昊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图中人物众多,各种动作千姿百态,想要在有限空间,7厘米直径的银币上全景呈现《冰嬉图》是不可能的,选取哪些素材让设计师一时犯了难。
王凌昊坦言,“设计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前期会做不同版式的尝试,我也从电影海报、插画中汲取灵感,当做出不同的设计草图之后,放在一起比较,把不好的淘汰掉,反复数次后,初稿才基本成形。”他反复强调,对《冰嬉图》的提炼和重造是建立在遵循原作基础上的,“我们毕竟是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的,不想对大众产生误导”。在他看来,“冰嬉本身具有融合娱乐和竞技于一身的特性,同时吸收了汉族文化中的武术、杂技等艺术内容,有许多高难度动作,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而“纪念币中选取的画面和人物是很有代表性的,‘转龙射球’是冰嬉中最精彩、最具代表性画面之一,前景两个人,一个射手、一个耍花样的,他们以不同的艺术动作进行着竞技与表演,体现了冰嬉盛世的场景。远景中选用了冰嬉中具有代表性的杂技花样,如‘燕子戏水’‘金鸡独立’‘凤凰展翅’等。”
前景的弄幡者将画面一分为二,即作为近景人物,又起到了画面分割的作用,这是王凌昊尝试多次才找到的一种很自然的分景方法。“这样一来,画面中既有特写,又有场景描绘,算是对冰嬉图比较立体的表现。至于近景中人物后面的建筑,其主要的作用是营造一种空间感,让币面更富有层次感,当然它也算是地标性质的建筑,标识当时举办冰嬉的大致地点,就在现今的北海大桥南侧”,王凌昊补充道。
为了使币面传递的信息更加准确,王凌昊特意对旗兵们的冰鞋进行了考究,并在币面上还原了其向上翘起的式样。其实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时(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既已注意到,“他们(指旗兵)的冰鞋足后跟下短一截,前面直角般翘起”。当时的冰鞋分两种,一种木制冰鞋,一种木制镶铁冰鞋,即先将铁制冰刀钉在木板上,再将其绑在靴子上。与现在的冰刀不同,清代的冰刀都比较短,鞋的后跟有一部分下无冰刀,这样可以在需要时用鞋跟触及冰面以便停止滑行,或改变滑行方向。毕竟参加“转龙射球”的射手们第一要务是射准目标,速度是其次。
有学者统计过,一年一度的冰嬉大典耗费不少,仅表演期内就花费白银近3万两,这还没算上训练、购置装备和冰上器具的费用。道光朝以后,清廷财政出现危机,冰嬉大典由缩减举办到再未举办,如今只能透过《冰嬉图》想见当日清宫“冰雪嘉年华”之盛况。
紫轩藏品www.bjzxcp.com是国内收藏市场少有的自建平台并完全自营的专业收藏服务机构,专注于现代钱币金银币邮票收藏,诚信经营,正品承诺,假一罚十,终身质量保证,出手无忧,公司成立于2012年,自成立以来坚持诚信立业,严控品质,极速发货,不断提升收藏服务体验,在紫轩藏品每月超过70%订单为藏友复购订单,一直深受海内外藏友信赖。
全国统一订购热线:18511218108, 紫轩藏品没有收藏价值的一律不上架,没有投资价值的一律不推荐,选择紫轩藏品为您的收藏投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