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中华书局(T)
作者:紫轩藏品日期:2013-09-14人气:1877 评论: 条发表评论
基本参数 | |||
志号 | 2012-3 | 类别 | 编年邮票 |
每套枚数 | 1 枚 | 印刷方式 | 胶印版 |
每套面值 | 1.2 元 | 发行日期 | 2012-02-23 |
序号 | 名称 | 面值(元) | 发行量(万) |
1 | 中华书局 | 1.20 | - |
中华书局是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中华书局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创立,创办人为陆费逵。在传统学术和古 籍整理方面,中华书局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已故著名专家学者如陈乃乾、徐调孚、宋云彬、杨伯峻、马宗霍、金灿然、赵守俨等,在中华书局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现有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占27%,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人,绝大多数是学有专长的专家。中华书局以她一流的作者、一流的编辑出版人才和高质量的出版物享誉海内外,是最能代表中国古籍、学术著作出版水准的出版社。
中华书局
邮票资料:
《中华书局》邮票主图为上海科技书店,位于上海市河南中路221号 。
邮票原地:
1912年元旦,陆费逵、陈寅、戴克敦、沈颐、沈继方等集资二万五千元创办中华书局于上海。陆费逵任局长。设编辑所、营业所、发行所。2月始营业于福州路东首(原福州路22号),11月迁河南路五号(现河南中路南京路口俗称抛球场)。出版中华小学教科书、中华中学及师范教科书。1916年8月后迁入棋盘街(今河南中路221号福州路口)。
主图原地:邮票主图为上海科技书店,位于上海市河南中路221号,原地邮局:上海市福州路邮政所(200001)。
主题原地:
原址:上海市福州路东首(原福州路22号),原地邮局:上海市外滩邮政支局(200002)。
现址:北京市太平桥西里38号,原地邮局:北京市太平桥邮政支局(100073)。
中华书局发展历程: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1月1日,创办人陆费逵(伯鸿)、戴克敦(懋哉)、陈寅(协恭)、沈颐(朵山)、沈继方(季芳)。
1913年沈知方(芝芳)加入。陆费逵任局长(后称经理),沈知方为副局长,编辑所所长先后有:范源濂、戴克敦、陆费逵、舒新城等。中华书局的创建是辛亥革命的产物。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在商务印书馆任出版部主任的陆费逵与戴克敦、陈寅等约请编辑人员秘密编写新教科书。
1912年元旦,中华书局开业后,提出“教科书革命”和“完全华商自办”的口号,与商务印书馆竞争。首先出版新编的《中华教科书》,以其国旗图案抢占了大部分教科书市场。“于是改公司,添资本,广设分局,自办印刷”,后又盘入文明书局、民立图书公司和聚珍仿宋印书馆,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民间第二大出版机构。书局成立之时于福州路东首租三间店面,又在福州路惠福里设立印刷所,不久迁河南路。
1913年总公司迁至东百老汇路(今东大名路)AB29号,并租用其旁之民房,设编辑、事务、营业、印刷四所。其编辑所后又移至东百老汇路88号。总店(发行所)先设在抛球场(今河南路南京东路口),1916年迁至棋盘街(今福州路河南路转角)新建的五层楼大厦,店面10间,与商务印书馆贴邻。同年,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哈同路(今铜仁路)口建成总厂,除印刷所外,总办事处和编辑所也设于此。总厂占地面积40余亩,居当时上海各印刷厂之首。由于大量购地建房造成资金短缺,加上副局长沈知方挪用公款投机失败,又因同业竞争,售书赔本,发生经济危机,几至停业。书局曾租给新华公司,又曾与商务谈判合并而未成。后有常州资本家吴镜渊等组织的“维华银团”及董事高欣木等组织的“和济公司”给予贷款,书局才得以维持。其间,陆费逵曾一度辞局长职,任司理,由史量才继任局长,仅两个月后收回,仍由陆费逵任总经理。
1920年前后,书局承接印制克劳广告公司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烟壳的业务,获利丰厚。
1930年孔祥熙任董事长以后,书局大量承印国民党有价证券和小额钞票,印刷业务更加发展。
1933年在香港九龙建立印刷分厂,设备之新,号称远东第一。1935年在澳门路469号建成新厂,总办事处和编辑所也设于此。
1941年陆费逵在香港去世后,李叔明继任总经理,上海方面由吴叔同任经理。抗日战争时期,静安寺老厂印钞部转移至香港分厂,澳门路总厂改名“美商永宁公司”,由美籍商人A.F.沃特生任经理。日军进占租界后,永宁公司被封,第二年才启封。
1942年2月书局在重庆成立总管理处,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
1949年2月李叔明离沪,舒新城任代总经理。7月舒新城辞职,沈?范继任。
1954年总局迁至北京。中华书局从1912年到1949年,共出版各类图书约6000种,包括教科用书、古书、字典辞典、杂志、各科新书、儿童读物、外文书籍、碑帖书画等。
在解放前的数十年里,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在激烈的竞争中,艰难的生存,对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解放后,国家为更好的发挥这些老字号出版机构的作用,于1954年,将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同时迁来北京,以他们各自的传统优势,进行了合理调整,在主营业务上进行了科学分工。1957年,中华书局与在京的古籍出版社合并,主要承担起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学和各类历史资料的编校、整理、出版。建国50年来,中华书局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出版的各类古籍和学术著作数万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中华文化、历史的珍贵资料。改革开放20年来,中华书局扩大经营业务,在保持传统优势的主业下,出版了大量文史哲和外国研究中国的专著普及读物,受到了广泛好评。在新的文化市场竞争中,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下一篇:2012-2:中国银行(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