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那是电话、手机、社交软件无法取代的美好!
日期:2020-08-26人气:1090 评论:0 条发表评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便捷的时候,书信是与远在异地的人们沟通和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每次写完信后,在信封上小心翼翼地贴上自己精挑细选的邮票,感觉莫大的幸福。
后来,随着移动通讯的迅猛发展,电话、手机、微信、视频电话等通信媒介逐渐增多,邮票的通信功能在不断降低。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全国信件量平均每年下降5%至10%。
不过,在集邮领域,集邮爱好者使用邮票来完成实寄的需求并没有弱化。每到新邮发行日,各地的集邮爱好者都会制作大量精美的实寄封,与各地邮友互寄。各地邮政也会利用集邮网厅开展一些原地实寄活动,在现场开展盖戳服务。特别是在一些旅游景点,这也使得类似的主题邮局每年信函量反而逐年增加。因为,信件和邮票传递情感的作用及需求始终存在。
除去使用价值,邮票更是一种艺术品,小小纸片上承载的是历史也是文化。目前中国邮政每年发行30套、100枚左右的纪念特种邮票,邮票选题内容涵盖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风光、民俗等各个方面,既有科学性又有观赏性。这也意味着,邮票的文化艺术属性,使其展现出顽强生命力。
适应市场减少发行量
尽管每一枚邮票的诞生,都记录着精彩的历史瞬间,但邮票现货市场弱化的现状不可回避。近两年,邮票投资需求在逐渐减弱,为应对这一变化,涵养市场,中国邮政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减少邮票发行量。具体来看,2018年纪特邮票发行量同比2017年调减29%,部分套票发行量调减近40%,部分小版票发行量调减超过50%,邮资封片发行量调减近70%。
市场对发行量十分敏感,发行量的减少反而成为了邮票收藏的优势。一直被广大集邮爱好者、投资者青睐和热捧,开创中国生肖系列邮票先河的“80版”猴票《庚申年》就是最好的佐证。
事实上,每年的邮票发行量、发行题材并不是随意而为的。每年的邮票发行计划都是提前一年编制出来,报国家邮政局审查批准后,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对外发布次年的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开始新邮预订工作。发行量的多少也是在新邮预订、窗口零售的基础上,适当安排一部分邮品开发计划。
方寸之间,见证历史。集邮,首先是一种陶冶情操、益智交友的爱好。正如有人喜欢收藏古画系列的邮票、有人偏爱弘扬传统文化题材的邮票,因为纯粹的喜爱而收藏,这对于个人来说最具收藏价值。
但对整个市场而言,收藏价值只能依据市场价格而定。比如题材影响力、发行数量、设计水准、印制工艺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大众的需求,需求越大,自然收藏价值也就会越高。比如“80版”猴票的升值神话,便树立起生肖邮票在新中国邮票中最为重要的市场地位。
每一套邮票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知识,如果能把每年发行的邮票知识都了解清楚,对于提高文化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现在很多家长也会给孩子预订邮票,让青少年很容易了解到我国的发展成就,深受大众喜爱。
作为邮政历史的记录者和展现者,邮政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邮票博物馆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馆内藏有8000多件邮政历史文物,30多万种逾亿枚中国及世界各国的邮票和相关文物,向观众展示着中国100多年来邮票发行的历史和世界各国的邮票。
下一篇:新中国邮票筋票大全之“文、编”篇
上一篇:邮币电子盘的教训必须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