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邮票很火的年代,很少人收藏纸币?
日期:2020-05-29人气:1391 评论:0 条发表评论
邮票很火的年代是上世纪1997年3月以前,之后邮票经过一次断崖式下跌后至此一蹶不振。在2004年前后,市场上少数人利用当时集邮爱好者脑子里的刻板印象(邮市5~7年就会重启一波行情)大势炒作小板张行情,算是邮票最后的回光返照了。之后只留下满目苍夷,只剩下唯一的旗帜“特4 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孤独地飘扬。
1997年以前,社会里可以供老百姓投资理财的渠道不多,在大街上随便拦住个人问他知道哪几个投资理财渠道,除了炒股票外大概率第二个会被提及的就是邮票了,其出现频率还高于国债。
这主要归功于上世纪老百姓跟邮票的亲密接触和官方媒体的正面宣传。
1,由于电话还没有普及(武汉电话是1994年开始走入老百姓家的,记得当时的初装费3000多元,很多人装不起)老百姓在80~90年代远距离跟亲友交流或商务往来主要是通过邮递业务,而花花绿绿的邮票设计的即精美又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必须品,人们对其的熟悉了解的程度不亚于现在对人民币的感觉,市场认知度高。
2,再就是当时中央教育部门将集邮列入青少年的正面爱好中,将它称为“方寸的名片”,加以大势宣传,鼓励小朋友们参与到集邮收藏中,不少学校里还设有集邮协会(单位里就更不用说了)。在语文课堂上还有专门的书信写作和信封填写的课程,小朋友的作业就是亲手贴上邮票去邮筒投递一次信件。中央台的少儿节目里也常常出现集邮的科普内容。 使得当时的70后,80后的青少年们早早的就熟悉了邮票,并喜爱上了它。
与之对应的是这一时期老百姓手里使用的都是第三套人民币和第四版50元(百元钞出现的时间比较靠后),也就是说当时大家买邮票掏出来的钱币不是车工2元,就是8050,现场的年轻藏友看起来这个场面应该挺“魔幻”的。结果买到的邮票30年来不涨反跌,花出去的钱留存下来却可以升值几十倍甚至上千倍。
这一时期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观念还比较僵化不太活泛,认为人民币就是正常使用的货币,不是收藏品,再加上当时的第一,二版人民币市场上的存量很少(跟30年后的今天没区别)很难形成有规模的收藏人群,邮币市场里基本上看不见它们的摊位。
提到了“邮币卡市场”就不妨多聊聊。
“邮币卡市场”是从“邮市”演化出来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 只有邮市,慢慢的里面开始出现纪念币的摊位,再加上1995年前后昙花一现现在已被大家遗忘,却火爆全国的磁卡收藏,邮市就被统称为邮币卡市场了。 通过这三个字的排序就可以看出当时在大家眼中邮票老大哥的地位不可动摇,虽然在1997年时磁卡火爆程度远超邮票和纪念币。
纸币的收藏最早出现在90年代末。97年时邮币卡市场隐隐约约有零星的纸币摊位出现,摊位上的纸币种类也不多,没人玩号码币,背绿1角是当时的明星,车工2元是成交的主力,记得1997年车工的价格从20元涨到了80元,后跟着邮票一起下跌再就没关注了。下一次知道车工的价格时已经是300元一张了。
总的来说,邮票收藏和纸币收藏是不同时代的收藏品,在宏观成面上这两种藏品是有代差的,不同时期老百姓收藏的侧重点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在邮票很火的年代,很少人收藏纸币的原因。
紫轩藏品www.bjzxcp.com全国知名收藏品牌,专注于现代钱币金银币邮票收藏,正品承诺,七天退换货保障,终身质量保证,出手无忧,全网最低。全国统一订购热线:18511218108, 紫轩藏品没有收藏价值的一律不上架,没有投资价值的一律不推荐,选择紫轩藏品为您的收藏投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