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邮市史上出现的4次热潮
日期:2020-05-23人气:1942 评论:0 条发表评论
相对于货币历史的源远流长,我国邮票在近代方开始发展,至今已达一百多年。而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邮票市场上曾出现4次热潮。
第一次热潮
建国之初,百业待兴,集邮和邮市经历了由废到兴的过渡期。
1955年1月10日,中国集邮公司在北京挂牌开业,对活跃邮市起到了主导作用,且当时全国最大邮票交换场所在中国集邮公司的营业大厅。
随着“文革”开始,1968年中国邮政公司关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也是中国集邮和邮市浩劫的十年。
直至1978年7月,中国邮票公司恢复营业,中国的集邮事业和邮市方起死回生。
改革开放后,群众收入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社会环境宽松、思想观念更新等因素影响下,我国迎来了中国邮市史上的第一次热潮。
这次热潮在1984年的早春拉开序幕:由1984年1月5日鼠票发行的“闹耗子”事件开始,后随着“仕女图”“牡丹亭”“第23届奥运会”等邮票和小型张的发行,人们更加疯狂的排队抢购。
至此,中国邮市史上第一次热潮形成。
随后,在1985年以及1988年到1989年期间,当年的邮票抢购因邮电部加大发行量,市价应声下跌,第一次邮市热潮渐渐消退。
第二次热潮
九十年代是深入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年代。
同样,邮票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引发了中国邮市发展史上的第二次热潮,即著名的“九一狂潮”。
这次邮市狂潮从1991年3月掀起,持续半年多的时间,炒“猴票”早期JT票和型张、炒低档小型张、炒纪念邮资卡片等等。
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入市者人数之多、成分之复杂、邮价上涨速度之快、幅度之大、邮品成交量之大、换手率之高,均属史无前例。
这股狂热还影响至海外,国际上也出现了中国邮票过热的现象,如中国香港、澳门,以及泰国新加坡等。
此次邮市降温的主要原因,依然是邮票发行量的增加。
最突出的是1991年9月14日发行的“赈灾”邮票,由原计划的1500万枚猛增到4000万枚。邮票发行首日,一个全张由面值40元被炒到600元左右。但真实的发行量传出后,价格急剧下跌并击穿面值。
到当年10月底,此次热潮成为强弩之末,回归正常。
11月9日,随着当时全国“四大邮市”之首的北京月坛邮市关闭,彻底加剧了全国邮市迅速转冷。
至此,轰动一时的“邮市疯潮”终于结束,而这一次低潮又持续了6年之久。
第三次热潮
第三次在 1995年新年伊始,随着三张救市,持续运作,在新邮高开高走和人们期望值越吊越高的情况下,拉开了邮市爆炒的序幕。
1997年3月中旬,邮市爆炒到本次热潮的巅峰,无论入市人数还是资金数量、交易量均远远超过了“91年邮市疯潮”,邮市陷入了史无前例的“高烧”之中。
本次邮市热潮的分水岭也在此时出现,同时也是邮币卡盛极而衰的开始。
从3月下旬开始,“高烧”中的邮市出现疲态,随后便迅速降温。
各种邮币卡无一例外的急剧下滑,如“香港回归”金箔小型张,从500元跌到60元。仅仅半年时间,邮市就完成了从峰顶到谷底的转换,其下滑的速度和幅度同样也是史无前例,也造成了大量邮迷的离开。
低迷两年后的一段时间里,管理层减少发行量并出台有利于邮市复苏等措施,然市场仍一路下滑。
2000年,管理层又一次效仿1995年发行了“三张”。
在邮市流行的“三年一小涨,六年一大涨”的心理暗示下,于2001年爆发了“井喷”行情。然而此次“井喷”行情不但未能拯救中国邮市,反而让邮市再一次严重失血,滑向无底的深渊。
第四次热潮
邮票的第四次热潮,来得快,去得却慢悠悠。
2015年开始,以南京文交所交易中心为首的各地文交所开始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一张或一版或一套邮票盘面上的价格是实物的几十上百倍。
文交所吸引了很多社会上的游资进入邮票市场,15年下半年到16年上半年,所有邮迷手里的邮票翻几倍上涨,甚至前几年打折的邮票均开始翻倍的上涨。
然而,国务院一纸38号文件让如火如荼的全国文交所全部陷入低迷,所有邮票开始直线下跌。文交所关门整顿,邮票开始跌破面值,社会游资开始抽离,邮商越来越少,邮票越来越没人要。
下跌趋势是从16年10月份开始,当发行量逐步公布,天量发行量再次压垮邮票行情,时至今日仍在下跌。
这一次热潮在集邮爱好者眼里昙花一现,但对于邮票投资者来说是万丈深渊。
那么,下一次邮市的机遇,下一次热潮,将在什么时候来临?
全国知名收藏品牌,专注于现钱币,正品承诺,七天退换货保障,终身质量保证,出手无忧,全网最低,全国统一订购热线:, 没有收藏价值的一律不上架,没有价值的一律不推荐,选择为您的收藏保驾护航。紫轩藏品www.bjzxcp.com金银币邮票收藏18511218108紫轩藏品投资紫轩藏品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