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金币研制生产花絮!”
日期:2020-03-16人气:1228 评论:0 条发表评论
30多年前,新中国的贵金属纪念币事业刚刚起步,上海造币有限公司(2008年前称上海造币厂)的生产条件也相当简陋。然而就在这艰苦的环境下,勤劳智慧的上币人,成功研制出了第一枚熊猫金币(1982版),大获成功,并迅速蜚声世界。
那时的上币公司缺乏资金、缺乏设备、缺乏场地,但上币人千方百计研发先进工艺,夜以继日生产熊猫金币,为祖国的贵金属纪念币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名垂青史的“990小组”
1977年,作为新中国贵金属纪念币试制的预演,印制管理局决定由上海造币厂研制“毛主席纪念堂银章”。时任局长杨秉超从英国伯明翰带回一枚底面镜面、花纹喷砂的纪念银章,整体视觉非常舒服。印制管理局要求上海造币厂以此枚英国纪念章为模板,研制“毛主席纪念堂银章”。
为了克服工艺难题,上海造币厂成立了由总工程师严阳生以及陈福泉、严绍林、金华清等同志组成的试制小组,试制小组以毛主席逝世的月、日命名为“990小组”。“990小组”后来成为熊猫金币研制团队的主力。1977年9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银章”研制成功,拉开了新中国贵金属纪念币事业的序幕。
“偷学”平底镜面技术
早期的熊猫金币以“平底镜面”工艺为最大特色,要求模具底面平整。当时“990小组”通过金相砂纸推磨模具的方法进行试制,但由于平整度难以达到要求,小组便向上海第二机床厂借来零级平板,通过印模在其表面反复推磨,使模具平整度达到了要求。
然而,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平整度问题,但如何解决模具表面的镜面问题又难住了大家。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有人提出何不去光学研究所看看,让大家眼前一亮。于是,小组成员以学工的形式,在光学研究所“偷学”技术,逐渐形成了一套新的方法,“平底镜面”工艺的难题,终于被攻克了。
模具表面镀铬的由来
模具亮度虽然达到了要求,但在压印产品后,产品表面却显示偏黑,和模具表面亮度不一致,而且模具耐印量也极其有限。
“990小组”联系上海仪表电镀厂,采用模具上镀一层硬铬的工艺方法,解决了产品表面的亮度问题,并有效避免了模具硬度不够所产生的拉毛现象。后来,小组又研发出了适合模具表面电镀的专用设备。
在生产实践中,“990小组”总结了很多的经验和方法,发现模具的弧度、边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耐印量,经过对这些参数的反复修改,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艺,确保用最轻的压力压出最饱满的图案,大大提高了模具的耐印量,为此后大批量生产熊猫金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天三夜不回家
1981年,上海造币厂接到了研发首枚熊猫金币的任务。当时厂里的生产条件非常简陋,由于缺乏生产场地,有的工序干脆在厂区道路上进行。为了将试制熊猫金币的老式“大美机”搬入临时充作工房的办公室,不得不把房间的门窗都拆了再安上。
为了如期完成这一任务,工人们废寝忘食,感觉累了就在机器边休息一会儿,有段时间几乎三天三夜不回家,家属都急得找到厂里来了。当有外国代表团参观上币厂时,曾惊诧于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中国人为何能制作出这么精美的熊猫金币。
我们则自豪地回答:一是上币人都吃得了苦,二是靠特殊的“双人双管”制度,从未出现过任何安全问题。老外听后,心服口服地竖起大拇指,直夸中国造币工人“verygood”。
不能“十年一贯制”
1991年,熊猫金币发行将满10年时,上级领导提出:熊猫金币要在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上努力创新,既要有延续性,也要有所突破,常变常新。为此,设计和技术人员决定学习和应用世界上先进的工艺技术,在熊猫金币正面的天坛上,加以应用加拿大银币所使用的“反喷砂”工艺,对天坛图案的适当调整,将圆圈内的天坛做亮面处理,底平面做喷砂处理,而国号、年号文字喷砂,文字底面仍为镜面。
经反喷砂工艺处理后的天坛图案,给人的感觉是眼睛一亮,建筑细节更为清晰精致,视觉效果极佳。在背面熊猫图案的画面内,简化了成色、重量等文字,留出更多的空间来展现熊猫的英姿和生活环境,使得熊猫金币更臻完美。
1992版熊猫金币为此荣获了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和中国金币总公司联合评审的1992年度优秀项目奖。
“宽边天坛”成功中标
2001年开始,熊猫金币的设计生产引进了竞争机制。经过竞标,2001年版熊猫金币的设计图稿,由深圳国宝金币有限公司的“熊猫竹林漫步图”中标,接着就是各个造币企业依据中标图稿进行样币竞标。
上海造币厂设计和技术人员仔细分析设计图稿,确定了一套修改方案:从1992版天坛的内圈往外拉出一个台阶,形成一个宽边,在此宽边上雕刻阴文的国号和年号文字。这个方案与1992年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与设计图稿中的背面熊猫图案无清边也相似。
经过专家组的评审,2001年版熊猫金币样币竞标正面天坛由上海造币厂的宽边方案中标,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更可喜的是,2001年版熊猫金币,还荣获世界硬币大奖“最佳金币奖”。
以上是熊猫金币研制、生产过程中的几个小故事,虽然并非轰轰烈烈,但正是由于几代造币人默默无闻的辛勤劳作,用他们的勤奋、智慧、进取、创新,犹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澎湃的巨浪,把熊猫金币事业不断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