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人民币“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日期:2019-11-18人气:1465 评论:0 条发表评论
一点一线,一撇一捺,曾是简单的笔画。但当它们跃然钞票纸上,成为人民币的元素时,它是一种独特的设计语言。
直线表现光洁,顿挫线表现力度,交叉线表现层次,均匀线表现静止,跳跃线表现运动,流畅线表现速度,渐变线表现空间,弧线表现张力,曲线表现柔美,乱线表现噪声,平线表现幽静…...
一深一浅,一凸一凹,曾是普通的曲线。但当它们呈现于印制人民币的钢板后,成为了一种高难度的特殊印刷技术。
明显凸起的手感,深深浅浅、粗细不一、长短不同的点和线形成了独特的三维效果,公众识别性强,让每个人都能看得见,摸得着。
人民币发行70年,无论岁月更迭,它存在于每一张人民币印刷之中。可又因发行在不同时代,出现于不同券别,它有着别样的魅力。它让人民币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们叫它——凹版雕刻。
【风景篇】 江山如此多娇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黄河和长江是中国的两大河流,曾出现在人民币第四套50元券和第五套10元券。
关于水的刻画
如何用细腻的点线区分长江和黄河?透过精雕细琢刻画出飞溅的浪花、悠远的河道、千姿百态的流水。
在表现壶口瀑布时,雕刻师用断续和跳跃的短线,表现跌落、翻滚、蒸腾的瀑布流水。画面左边的近景巨石,则用稚拙的粗线形成浓重的深色,衬托出浪花的飞舞。这对比反差的线条极好地表现了黄河奔腾、咆哮的壮美景观。
在表现长江三峡时,雕刻师借鉴音乐创作的理念,从主线与辅线的交织中找优美感,使点、线的布局充满节奏感,将视觉的感性、工艺的理性与雕刻的趣味融合为一个整体。主景图中有的地方大刀阔斧寥寥数刀,有的地方一毫米宽度要雕刻8根线条,既力求精准又讲究趣味,浓缩的长江完美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同样是水,点、线的变化,让它们不一样。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关于山的刻画
雕刻师如何将险峻雄壮,不同的展现于人民币第四套10元券的珠穆朗玛峰和100元券的井冈山?
人民币第四套10元券背面
珠穆朗玛峰以疏密交织的点线,呈现出山、石、影之间层层而上的递进感,再现了这座山峰的高大伟岸。在环境的处理上,用或细密的点线,表现雨、雾、雪的轻柔与飘忽;或用准确的光影色彩,渲染青藏高原的巍峨。
井冈山用疏密有致的点线组合,刻画出井冈山险峻雄伟的气势;用纵横交错的长短线条,表现沟壑纵横与逶迤连绵的山峰;用形状丰富的线条刻画出错落有致的树木,用极为精致的点线刻画茂密的树叶。
同样是山,点、线的变化,让它们不一样。
【人物篇】 论风云人物,还看今朝
人像雕刻,不仅需要准确的造型,更需要神态的传达。
关于群像的刻画
在人民币第四套的50元券,工人、农民、科技人员除了衣着的区别,雕刻师如何用点、线,塑造他们形象?
在塑造工人形象时,运用充满力度的线条,强化脸部刚毅的轮廓,凸显工人坚强的形象。在刻画农民形象时,着力表现其饱满的精神状态。在雕刻科技人员现象时,重点刻画面部细节的生动表情,体现睿智与自信。
关于个体的刻画
工匠精神是人民币的一代代雕刻师,也是人民币上熠熠发光的炼钢工人、女拖拉机手、车床工人。点线如何传递工匠精神?
“通过长细线和少量点的排列,配合人物面部的留白,表现出炉火映照在工人脸上的强烈光感。不规则、具有飘动感的斜线,营造出炼钢工人忘我工作的劳动状态。”
“英姿飒爽的女拖拉机手,柔和光洁的皮肤,轻盈飘逸的发丝,由适当的留白和平滑的线条,给人以柔和亲切的感受;而拖拉机则由大量交叉、平行的粗线条,展现机械刚劲有力的质感。刚与柔的搭配,让整个画面生动起来。”
“一深一浅的工装对比,出于安全需要的工作帽,与画面下端的机械重色形成呼应。通过侧逆光,衬托了工人脸庞、专注的神情和细微的表情动作,体现了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同样是人物,点、线的变化,让他们不一样。
【建筑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关于工业的刻画
第三套人民币上的油田矿井、煤炭工业、长江大桥,它们是冰冷的,但更是有温度的。雕刻师如何在点、线之间,讲述国家的进步和强大?
“用充满硬度与力度的线条,表现井架的高耸气势;用深浅变化的刀法,体现井架前后的透视空间;以线条排列的疏密交错,渲染画面的深远意境。”
“雕刻师刀法粗劲有力,层层推进,用针法从近景一直推向很深远的地方,其中的虚实处理,打破了线条横直的平板。高架林立,车来车往,烟雾飘曳,画面光影分明,色块清晰明快,表现出不同物体的质感,有强烈的塑造感。”
“雕刻师以精准细致的雕刻技法,将桥梁透视表现效果与远景整齐划一的景物形成虚实对比,使画面富有生机活力,雕刻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雄伟壮观气势。”
关于天安门的刻画
如果要问“什么图像在人民币出现的次数最多?”那一定是天安门!人民币第二套1元券、第三套10元券和第五套100元券都曾有不同角度呈现。
通过线条整齐的排列,尤其是突出前景广场上的线条排布,凸显雕刻线条的张力,让人强烈的感受到天安门的雄伟气势。
这幅天安门主景图画面元素十分丰富,有广场前的人群、华表、路灯,有城楼上的灯笼、彩旗,还有远处的树丛等。雕刻师用细腻的点线,将这复杂的远近关系处理得繁而不乱、恰到好处。粗线与细线的搭配,实线与点线的呼应,更让城楼成为票面上最突出、最醒目的存在。
票面中,以高悬中央的国徽为中心,两边绝对对称,仅以前景路灯稍作变化。看似一样的廊柱,在每一个雕刻又有不同,这使得建筑庄重而不失灵动。此外,用极细腻的刀法,对大会堂门格装饰、上方的浮雕图进行清晰表现,使得这幅作品端庄大器,充满了艺术性。
同样是建筑,点、线的变化,让它们不一样。
在凹版雕刻中,线条是最直接、最朴素,也是最华丽的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