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邮票的防伪措施有哪些吗?日常生活中,邮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邮资凭证出现,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邮票的职能严重削弱,邮票收藏与投资成为一种主要的形式。
邮票防伪的附加防范措施主要有水印和暗记。
水印是隐藏在纸张里面的记号,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线条组成的各种文字或图案。水印透光才可辨认出来,在造纸阶段由水印辊压印而成。中国早期邮票中水印较常见。新中国邮票上本来一直没有水印,1992年才开始使用水印纸印制首日封。水印不仅可以鉴别邮票,还可以区分版别和发行年代。例如,伦敦版“蟠龙邮票”共印发两次,1898年发行的有太极图水印。1901年发行的在图案、齿孔、纸质等方面与前一次完全相同,只是没有水印。
暗记也是鉴别邮票真伪的主要依据。暗记由设计师、雕刻师或印刷者制作,大多是在邮票版面不明显处刻上色点、细线、微小字母或数码。暗记是应该保密的,所以邮政部门一般不对外公布暗记特征。新中国仅对建国初期发行过的24套再版纪特票公布了各套原版和再版邮票的不同暗记。但现在的暗记防伪功能已经弱化,科技含量高的现代照相、扫描、制版、印刷等技术可以将票面上所有图案信息(包括暗记)都仿印到伪票上。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鉴别邮票还可以从齿孔、背胶等方面来观察。邮票的齿孔是便于邮票的撕开使用而设计的。印刷时每枚邮票的四周就被打上齿孔,目前我国打齿孔的方法有平压式和滚筒式两种。齿孔中半圆形凹的部分叫“孔”,两孔的间隙叫“赤”。
国际集邮界规定了邮票齿孔的度数,即20毫米内有几个齿几个孔,就叫几度。如有14个齿孔,就是14度;有13个齿和14个孔或13个孔和14个齿,就是13.5度。具体测量齿孔可借助量齿尺,量齿尺上排有很多行宽窄不同的线条,左边有齿孔的度数,只要将邮票齿孔的最左孔对准量齿尺左边的第一条线,如果每条线都对准邮票的齿孔,看看量齿尺上注明的度数,就是邮票的齿度。齿度可以成为鉴别邮票的辅助依据,例如中国早期“小龙邮票”共发行过两次,1885年发行的齿度为12.5度,1888年发行的齿度为11.5度。目前新中国邮票的齿度一般为11度、11.5度、12.5度、14度。
邮票后背刷胶是为了在没有极糊的情况下方便贴用。除了战争环境中发行的解放区邮票和新中国初期发行的一些无背胶邮票以外,我国发行的邮票都是有胶邮票。背胶对鉴别邮票的版别、发行年代有一定作用,例如中国早期“万寿’邮票的初版和再版从票面不易区别,但两者的背胶有明显的不同,初版票厚而黄,再版票薄而白。背胶有洗去重刷的伪胶,重刷的伪胶往往厚薄不均,且邮票齿孔被胶水包住无纤维露出,有的胶水甚至透到邮票票面。中国邮票的背胶原用糊精胶,1964年改用聚乙烯醇化学胶。糊精胶胶层较厚,容易受潮粘连,给保存带来不便。
鉴别伪邮票最直观的方法可以先观察纸张,看纸张的颜色、厚薄是否可疑,然后看印刷的图案和文字是否清晰,色彩是否准确,有无色差。最后还要看背胶和齿孔,看邮票有无背胶,背胶如何。看齿孔的间距和位置以及齿度与真品是否一致。有些伪票的齿孔不是专用打孔机打制,根本无法测量齿度。
如何鉴别邮票真伪,只要我们足够的了解邮票,就能在邮票本身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