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在考证钱币时代与真伪中的作用
日期:2019-09-20人气:1222 评论:0 条发表评论
中国五千年钱币史,除近代铸币有少量由流通或馆藏渠道保存下来外,古钱币的发现大多是在考古与挖掘中出现。古钱币种类繁多,在近代考古学传入之前,对古钱币的研究还是依赖北宋以来的金石学对古钱币字、形、色、质、声及出土地点,用最基本的描述摹绘和考据两种方式,来考证和认定钱币的年代与真伪。
二十世纪20年代近代考古学在中国出现,其方法和技术被引用到古钱币的研究方面,使钱币学界一些无法界定、存有争议的问题,在定性与定义方面有了统一认识。
其一,类型学在钱币研究中的作用。
类型学也叫“考古类型学”,是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遗迹,进行科学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也叫“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
钱币作为考古学研究的一个内容,其内容和目的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研究钱币的具体时代、形制、大小、轻重、版别、质地、文字、图案、真伪、制作技术工艺等,这是钱币学的基础研究工作;第二是研究古钱币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规律及相关理论;第三是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拓展钱币研究的范围与视角,探索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制度,等等。
类型学在钱币研究中可以运用于多个方面,比如:钱币铸行年代、钱币的分期断代、钱币的形制、钱币国别及铸主与铸地、钱文涵义、价值尺度、流通区域考证、失载钱认定、钱范及钱币的铸造,等等。
类型学在钱币研究中,主要运用到海贝、骨贝等贝类史前币的研究。在尧舜禹时代,有用石头做货币一说,以后各朝沿用。此外还有蚌贝、陶贝以及大诸侯国和王室铸造的很多青铜贝。古籍记载说明,古币的种类应该还有龟币、石币等诸多种史前币。
其二,在考证钱币时代与真伪中的运用。
运用类型对比学,不讲工艺,只讲形制,先要正确地排定类、型、式。
“类”是指同一时期、同一质地,但造型、功能用途不同的钱币。功能用途不同,指的是具有货币形状但不作为货币流通使用的,属于非流通状态的实物货币,如压胜钱(亦称厌胜钱或“花钱”)、打马钱、吉祥钱、农民革命中的信钱等,包括生产铸造过程中的一些样钱、母钱,以及早期浇铸钱币使用的各类钱范等。“型”是指同类别、同质量、同造型、同功能用途但不同种类的钱币。这里所说的同类别不同种类是指形体制作大致相仿,但钱文不同的同一类钱币,几乎在各个朝代都存在这种情况。例如,同是平肩弧足的空首布,虽然形体大小基本一致,但单字的平肩弧足空首布就比较常见。这单个字有计数的、记地名的,也有记名物的,而两个字或者是多个字的平肩弧足空首布就比较少见,如少曲市南、少曲市西等。因此多字的平肩弧足空首布在定级时应该属于一级文物,而单字则定为二级或三级。“式”是指同类型但不同年代、形态也不同的钱币。如统称为“贝币”“布币”“刀币”“铜钱”“铁钱”“元宝”“通宝”“银元”的古钱币,以及始铸于汉代,后历代皆有铸造的“花钱”,等等。
对出土钱币的研究,在分类、分型研究的同时,不仅要注重钱币实物自身的考察(比如,钱币的形制、材质、文字等),更要尽可能地掌握和了解其它相关资料,诸如出土时间、地点、数量及出土伴出物情况,相关钱范、样钱或母钱的资料,结合历史资料,了解钱币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规律、历史条件、当时的科学技术、人文思想,以旁证佐证,不仅要作出正确判断,还要进一步相互印证。
在出土钱币铸行年代考证方面,在做判别和区分时,要利用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做依托。首先,应根据考古地层学原理,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借助现代科学测年法,确定某一地区出土钱币的序列及相对年代;其次,在开展研究时,先从某个钱币,或某类钱币入手,从对遗迹遗物形态特征的研究,上升到钱币使用环境与使用年代的研究,其中包括各年代流通钱币之间的传承发展与衔接关系。在对某地区的田野考古发掘积累到一定量之后,根据一定数目已发掘遗址,设法搞清某种考古学文化的特征,包括墓葬、建筑、陶器、农业生产等。这样,就可以通过考古类型学研究,在更大范围内比较不同遗址,从而认定同一种出土钱币的流通、分布范围。经过反复比较,确定钱币的年代。
通过上述分析鉴定,可从多方面获得许多研究信息。如通过金属制品的金相分析可判断古代的金属制造工艺;对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分析则可知道青铜器原料的来源,从而解释古代贸易及文化传播等问题;对人骨中碳的同位素碳-13和微量元素锶(Sr)的含量分析则可了解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和生活环境等。也可从墓葬的葬式、葬俗、陶片或瓷片进一步求证。例如,破碎陶瓷的一部分,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意义,其实它对于确定年代序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考古发掘中,依据层位,收集出土物,便不会造成年代混乱;而通过实物史料研究人类历史,则是运用类型学方法,研究中国历代铸造、发行、流通钱币的形态,探索古代钱币演变规律,探讨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使钱币研究视角更为开阔,也使研究成果更为严谨与科学。
在实践中也有例子。比如,对开元通宝钱的分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始终停留在清人“自会昌一种外,莫能辨为某期物”(翁树培语)的认识程度。上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考古科学发掘的、有唐代纪年墓葬的增多,在利用地层学科考古的基础上,采用类型学方法,结合钱文、形制,排列、对比不同时期唐开元钱的异同,区分早、中、晚期开元通宝的特征,使钱币界对开元通宝分期达成了很多共识。
从理论上讲,统计的钱币类型与历史资料越多越广,考证实效性越强。这种分析法是从具体的出土钱币、器物、遗址,到遗址群,再到使用范围,最后到不同年代流通与保存之间的文化因素比较,也包括流通使用背景、社会经济与钱币铸造技术的发展与比较,这样才能弄清楚某一种钱币铸造与流通的年代及用途。
比如,在形制与铸工方面,中国货币经历了磨制、铸造、机器生产三个阶段。铸造货币历时最长,从最初的刻范铸钱到后来的母范制作,再到叠铸工艺,在许多币面上即可看到范钱、碎裂纹、铸瘤遗留痕迹。比如,在空首布銎上的小洞,就是钱范留下的铸造特征。
在运用比较法时,不能仅依据某单一方面,如果因为客观条件限制,只能依据一个方面,也必须尽可能从多角度全面加以分析。例如,同一类钱币的比较,从形制、铸工、钱文、制法等方面分型分类相互印证,来判别钱币的真伪与铸行年代与流通地带。比如,在钱文释读方面,东周货币时代,尖足布上的“阳”“半”是“阳曲”“于半”的省文;“刀”为货币单位,“朱”为重量单位,等等。货币单位名称还包括布、环、比等,黄金称量的专用词包括斤、镒、寽、两、、铢、锱、称,等等。了解了相关知识,还要弄清楚历史,才能正确运用。
1959年,蒋若是主编的《洛阳烧沟汉墓》,首次将考古学技术运用到古钱学研究,将有明确纪年和可作为断代标准的墓葬出土的钱币、钱范与出土墓葬年代的先后相结合,把出土的钱币形制排列,以形制、书体、铸工、重量分型分类,以出土墓葬形制和器形作佐证,分“形制”“钱币的年代”“钱币与墓型之关系”三部分对半两钱、五铢钱、王莽钱分别进行研究。在半两钱研究上,对钱文字体线条粗细、钱的大小厚薄、轻重、铸工优劣程度、钱币形制都有详细说明,以大小、轻重划分为三种。依据历史记载,结合墓葬情况将半两钱分为五类:秦半两、吕后半两、文帝半两、西汉半两、东汉半两。在五铢钱研究上,以墓葬形制和器形,考证其演化和相互关系与相对早晚,以大小、形制、书体将五铢钱分为五型,以历史文献、随墓出土器物考证其确切年代涉及武、昭、宣、元、成、哀、平、恒、灵等诸多时期。对西汉、东汉五铢研究十分详细,甚至对出土钱币的正式通行期、非正式通行期、虽非正式通行期但仍有流通都一一考证注解,解决了千余年来遗留未决的半两和五铢钱年代问题。
紫轩藏品www.bjzxcp.com全国知名收藏品牌,专注于现代钱币金银币邮票收藏,正品承诺,七天退换货保障,终身质量保证,出手无忧,全网最低。全国统一订购热线:18511218108, 紫轩藏品没有收藏价值的一律不上架,没有投资价值的一律不推荐,选择紫轩藏品为您的收藏投资保驾护航。
下一篇:世界最小最轻钱币“花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