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真正的收藏家?三要件一个不能少
作者:紫轩藏品网日期:2009-12-10人气:1428 评论: 条发表评论
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收藏家?听起来这却又像是一个伪问题。
谁是中国当代收藏家?
1959年冬,朱家溍(后排左一)及其母亲和王世襄(后排右一)在一起合影
经常听人说,中国至今还没有收藏家——原因是现在的人们把艺术品完全当作投资的产品,“收”下了,“藏”不久,倒来倒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有点像过去人们常说的“投机倒把分子”。
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收藏家?听起来这却又像是一个伪问题。
中国人自古就喜爱收藏。根据历史学者的考证,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全国性的收藏高潮:第一次是在北宋;第二次是在清朝的康雍乾盛世;第三次是在清末民初。其共同的表现特征在于,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踊跃参与其中,市场交易活跃,整个社会形成了以收藏为乐事的风气。而在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继房地产、股市之后,艺术收藏市场成为第三大朝阳投资产业,已经形成世界性的共识。而我们所处的当今时代,也正是中国进入历史上第四个全国性的收藏兴盛时期。
新中国的收藏热,肇始于改革开放之后。1992年10月3日,深圳市动产拍卖行(现深圳市拍卖行有限公司)在深圳博物馆举办了“首届当代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关于“中国书画”的专题拍卖会;1992年10月11日,由北京市文物局等主办,北京市拍卖市场执槌的“1992北京国际艺术品拍卖会”,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多门类的艺术品拍卖会。屈指算来,到2009年的10月,正好是17年。
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划分出三级市场的雏形:一级市场主要由画廊等艺术品经营机构组成。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的报告,中国内地的画廊总数为12297家,其中北京最多达1380家。2007年画廊从业人员2.59万,到2008年为1.82万人,下降29.7%(均为2008年6月统计,不包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二级市场是艺术品拍卖公司,全国拥有拍卖资质的拍卖公司288家,目前全国艺术品拍卖的重镇,首推北京,除此以外还有上海、杭州、广州、沈阳和重庆等各大、中型城市;三级市场主要是指现在各地风起云涌般出现的古玩城等大众市场,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甚至包括边远的县城,是适合于大众收藏的低端市场。
国家文物局在2005年的资料中指出,中国拥有爱好收藏的大众人数是7000万人,而2009的资料显示,这一人数已经上升为9000万。
如此庞大的艺术品市场,却有人认为中国现在还没有收藏家,这无疑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
要想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应该从“收藏家”的定义着手,才可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道明白。
所谓“收藏”,按词典的解释,就是“收集保藏”;“家”的概念也不过是“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我认为,“收藏家”的概念里应该包含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收藏家,就是社会上有这样一些人,对于某些物品有着自己特殊的爱好,并对此进行收集保藏。他们的收藏品,不一定要符合社会的共性价值,只要具备一定的数量或规模就可以了。中国目前拥有爱好收藏的大众人数是9000万,都应该算在此内。
对于他们的收藏品,为什么没有加上“主题”的要求呢?比如,中国有许多人爱好收藏报纸,过去是按照主题划分的,如有人按时间取舍,只收藏“文革”报纸;按种类划分,如只收藏“创刊号”的,等等。如果有人没有按照主题划分,只要是报纸他就收藏,这样的人在过去不免会被人耻笑为“捡破烂的”。但是,这样的人算不算是广义收藏家?我的观点是,也算。因为从时间的角度来观察,今天的报纸就是明天的历史。至于这些海量的报纸个人怎么保存、是否有市场的升值空间?那完全是收藏家个人的事,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2、狭义收藏家,也就是专业收藏界里面的真正收藏家,或者称之为专业收藏家,才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我对狭义收藏家下的定义是:具备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修养、收集保藏一定数量的具有社会共性价值的物品,并进行专业研究或利用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紫轩藏品网http://www.bjzxcp.com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下一篇:当代景泰蓝作品成收藏投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