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纸币百科 > 曾经流入过旧中国的外国银元,怎么会有那么多

曾经流入过旧中国的外国银元,怎么会有那么多

日期:2019-06-12人气:4372 评论:0 条发表评论

当时普通百姓因不识洋文,故根据图案,为这些洋钱取了各种名称。道光九年的皇帝一份批奏上就批有:“朕闻外夷洋钱,有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可见当时流通的广泛。


外国银元早在明朝中期以流入我国,当时西班牙就已在它的殖民地墨西哥制造“本洋”银币,因“本洋”背面图案有两条立柱,故俗称“双柱”。至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日趋繁荣,从外国流入中国的银元种类也日渐增多,除“双柱”外,还有墨西哥“鹰洋”、英国“站洋”、印度支那“坐洋”、日本“龙洋”、印度“卢比”银元、美属菲律宾“比索”银元、荷兰“马剑”大银元及美国贸易银币等数十种,其中“鹰洋”和“坐洋”流入中国的数量较多。


至清末民初,中国国内开始自铸银元,“光绪元宝”、“袁大头”等中国传统银元才逐步取代了外国商贸银元。


外国银元最先在与海外联系密切的广东、福建行用,随后流行于东南地区及北京,最初银元的大量流入是由于中国蚕丝、茶叶、土布的出口,当时西方商品价格较高,而中国人消费水平低下,所以西方商品价格较高,而中国人消费水平低下,所以西方商品在中国没有销路,只好以银元偿付。


银元流入很快显示出它的优点:易于分合,便于转移或携带;重量和成色划—,伪造较难, 用较好。这些正是中国使用的银两所缺少的,所以,银元比白银越来越受到欢迎(这 中也有外商有意推动的作用)。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开放五口,许多外商涌来中国,此后,列强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加强,中国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外商来中国的就日渐增多了。随都会外商的增多,外国银元也大量涌入,在一些沿海港口城市逐渐成为主要货币之一。


银元既受欢迎,又加上外商有意哄抬(例如强迫买他们货物的中国商人必须用银元款),银元的身份不断提高,后来其市场价格竟大大超过造价。于是就有外商用外国 元大量购买中国白银支出国境,铸成或兑换外国银元运回中国。在一个时期内,竟出现了银元大量流入而同时白银大量流出的反常现象,清末流行于中国的外国银元不下几十种。这几种银元简单介绍如下:


荷兰马剑银元是最早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之一,流通于华东,台湾和澎湖等地。钱面正面是一位武士身骑奔马,一手持剑,一手拉僵绳,早期武士昂头,后期武士头正位;马下盾徽各期有不同,周边环写荷兰文。背面中央是盾徽,盾面是一只立狮,各期形态不同,右爪持利剑,左爪握7支箭束(代表荷兰独立时7个省),盾上饰皇冠,两侧各有一只头戴皇冠的立狮扶盾,早期上纪铸造年份,后期下纪铸造年份,周边环写荷兰文。


命运多难—“马剑”大洋钱:目前已近“珍稀”品种的、元老级的荷兰“马剑”大银元(重32克,比一般银元重5至6克)已是一“剑”难求,芳踪难觅,成为外国银元藏家的首选之一。


外国银元,自明代以来流入中国,首先流入沿海和外国有往来的港口。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人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就利用台湾与福建的厦门、龙溪的月港(今龙海)通商,因此就有大量荷兰银元流入闽南一带。流入闽南一带的荷兰银币种类繁多。


其中同闽南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荷兰马剑银元,这种银元开铸于1659年,初铸是光边,后改为斜纹边。该银元有大型和小型之分,大型直径42毫米,重量32.6克,小型为大型之一半。 荷兰马剑银元,闽南民间称之为“马钱”、“马剑大洋钱”,是早期流入闽南的外国银币之一。它的名气很大,然而在中国称量用银时,大都被切割而按普通银块、按成色和重量作为称量货币使用。


到近代“废两改元”、“论枚计值”时,又由于个大量重于普通银元,化银重铸,有利可图,所以大都被熔炉“吞食”,幸存而传世者很少,至今已极少见。


西班牙银元(1535–1821)西方又称Carolus dollar,Pillar ( 柱子) 或墨西哥银元。此币的正面是西班牙皇帝胸像,右侧均为拉丁文DEIGRATLA(意为蒙天主之恩),下部是铸造纪年。背面图案盾牌中央十字对角雄狮和城堡,两侧为海神格力斯(HERAKLES)双柱,环周是拉丁文HISPAN.ET.IND.REX.M.8R.HJ意为西班牙和西印度国王、M表示墨西哥造、8R示面值为8瑞第纳尔,后两位字母HJ为铸币检验师姓名首写字母。内为齿边,外齿为O和空心方块排列正圈。在中国被称为“双柱” 或“本洋”。据称,“$”的符号就是来自于此。它曾是世界上流通、最广泛的钱币之一。


墨西哥位于北美洲的南部,于1519年被西班牙占领,152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因为墨西哥盛产白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1535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城建了北美洲第一家造币厂,并将大量的铸造的银元运回西班牙。


最早流入我国的西班牙“本洋”和后来占据我国货币半壁江山的墨西哥“鹰洋”,大部分就是在此造币厂铸造的。西班牙银元也曾在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铸造。随着殖民者的足迹,被输入了印度,菲律宾等地。16世纪初,西班牙商人首先从菲律宾将大量的西班牙银元带到了中国。


17世纪末,中国各地的钱庄也试图请银匠铸造与外国银币外形,重量相仿的银币。虽然政府规定银元成色必须在90%以上。由于监督不严,土铸银元的成色往往只有50%。直到1856年,上海银两的诞生,政府正式终止了西班牙银元的流通。1821年墨西哥独立以后,西班牙银元因来源缺乏而逐渐退出市场。


西班牙双柱究竟有多少品种,因其为最早流入中国的贸易银洋,又曾经作为“本洋”而在旧中国独占鳌头,有着极其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但当年在旧中国的实际流通量却不是很多,虽然流通时因其“升水”,导致国外双柱纷纷流入中国,但其数量还是远远不及后来进入的墨西哥鹰洋,而且由于流通时间较长损坏严重的多品相美的很少,其流通区域大约只限于华东、华中部分地区,西南地区偶然有一些但数量都不大,而且只是卡洛斯四世的数量显然比卡洛斯三世、菲迪南七世要多,品相好的也相对容易找一些。


还有南美的智利、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双柱也纷纷来凑热闹,来分一杯羹,登陆中国加入经济侵略的“联军”,更给后来的银币爱好者留下了品种版别各异的收藏品。后来在墨西哥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后,西班牙本土的各种双柱银币也陆续流通到中国来了,这已经是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了。


一般地说,双柱银币在诸多中国早期流通的外国银币之中,属于相对版别多而数量较少的品种,近年来在网上偶见的均为西班牙所铸,价格也较之其它外国银币高,品相却少见上好品。


西班牙银元在中国前期流通时间1732年-1811年,期间改版增铸一次,以其数量大、含银量高、制作规范,很快成为中国市场上的“本洋”;后期1869年-1899年,因“本洋”地位已被鹰洋取代,后期双柱系西班牙本国货币,在中国市场只属少量流通。


墨西哥银元(1824—1914)又称“鹰洋”,墨西哥在1821年独立之前已有6家造币厂。1824年,墨西哥共和国的银元-比索诞生。正面是墨西哥国徽:一只站在仙人掌上,展开双翅的鹰,嘴里叼着一条蛇。反面是一顶带有32道日光(代表31个州和一个联邦区)的阴刻“Libert”(意为自由)的帽子。


1865年至1866年的墨西哥银元上有 ”Republic Mexicana”。1868年的银元上铸有8 R.M., 1898年的银元上铸有Un Peso。墨西哥鹰洋的白银成色较其他外国银元为佳,而且重量多年不变,在远东国家广受欢迎。普遍进入日本,朝鲜,印度支那,太平洋诸岛等地。


墨西哥银元于1854年进入中国,很快就替代了西班牙银元。其后的60年中,墨西哥银元曾是是中国旧时流传最广的外国银元之一。在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之前,墨西哥银元也曾是台湾的主要流通货币。直至1914年“袁大头”的诞生,墨西哥银元才逐渐退出中国市场。当时,从北美洲到南美洲,北自西伯利亚沿岸,南到热带诸国,此币也曾是世界上流通最广的银币。


英国禁止本国钱币出口,所以流入中国的英国银元一般都是在印度孟买和中国香港等地 铸造的。其中孟买铸造的银元图案为不列颠尼亚女神手持叉杖的站像。日本银元为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铸行,一八九七年日本实行金本位 ,银元不再是法定货币,于是大量注入中国。


老牌的帝国主义大英帝国是当年侵华的参加者和领头羊,它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连续二、三十年所铸造的“站洋”,虽然进入中国在双柱、马剑、鹰洋等之后,但是其配合武装侵略的作用并不亚于任何一种银洋。站洋上面的图案就是一个持枪盾的武士,其形象酷似当年“老刀”牌香烟上的那个海盗,主要流通区域是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从目前收藏回收情况分析其流行使用的地区还要大,可见当时站洋发行量有多大了。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一般品每枚在70~80元上下,真正的原光美品很少大部分是洗出来的,如1895年、1896年、1904年、1913年、1925年、1929年、1930年的都比较少,好品应当在百元以上,而1921年、1934年、1935年的则更少。站洋也分为“B”版和非B版,主要区别是在站人手握的枪尖上,曾在“中国钱币”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就是介绍站洋版别的情况,在此不再赘述。


年进入中国的英国大不列颠马剑是因其背为一个骑马持剑者而得名,正面则是国王头像,也如双柱一样按其年号不同,正面所显示的国王头像随着不同的在位人而更换,背面的骑马挥剑的武士却始终如一,一付不可一世的样子,是不是正是当年老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的本质。


年号较少,数量也不多,但是别看数量少,据说流通的地区不少,马剑的流通除了华北地区外,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等均有使用。那付飞扬跋扈的样子现在收藏后欣赏起来颇觉得可笑,其实现在世界早已经不是用一把剑就可以征服的了,昔日的威武恰恰成了今日的笑柄,历史真会捉弄人,仔细回味趣味无穷也。


法帝国主义所铸“坐洋”图案是一位坐着的女神,与象征独立的美国自由女神像很相似,只是洒脱地坐着手里还持着硕大的法棒,头上戴着一顶带角的冠,广西一带俗称坐洋为“八角鬼”大约就是取其洋鬼子之意吧?


坐洋也属于进入中国较晚、流通领域不广的外国银洋,一般流通于广西、云南等与越南毗邻的西南地区,近年来发现数量较多估计很大部分是从越南回流过来的,原来在国内很少见到1921、1922年诸年号的坐洋也有回流,原光美品过去少见,现在也陆续进入了。


坐洋里1895年前的九个年号(1891年、1892年无)出的均是加重币,后面年号中虽然也有加重的记载但仅仅是记载而已笔者未见实物。加重币因铸造流通年代较早故品相较差价格也略高,其它年号为普通版。坐洋除1890年为罕见品外,其它加重币如1885年、1888年、1893年及普通币中1910年、1921年(A)、1922年(A)、1928年等各年的座洋均比较少,价格也相对高一些。


法国早期在中国流通的银币品种很多,据在市场上观察,其数量仅次于鹰洋,还必须说明的是:在南方鹰洋居多,在北方法国银币居多。法国银币主要是大力神图案的一元银币,年号自1870年至1878年不等,还有正面为不同的国王头像,背面为橄榄枝花环的银币,这些图案似乎比英国那些威武的鹰或武士要温和得多,可是神选的是大力神、国王要的是法国国王头像,不还是一样要标榜和炫耀吗?


经济侵略是建筑在武力占领的基础上的,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后来的诸如八国联军进中国,无一不是与经济掠夺和经济侵略密切相关密切配合的,剑与花环是侵略者双手各执的物件,所以今天来看这些大力神、这些橄榄枝也很有一些讽刺意味呢。



紫轩藏品分享 更多

热门商品

超值推荐

限量热卖

限时降价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