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邮史(1878-2018)》开始编写
日期:2019-04-23人气:2015 评论:0 条发表评论
4月20日下午,佳邮评选颁奖典礼之后,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组织召开了《中国集邮史(1878-2018)》编纂总结座谈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长杨利民在会议中表示,这套书对于集邮界和所有关心集邮事业的人而言,是一件盛事、大事,也是难事:“此次编纂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王家瑞名誉会长接见编委会人员并就修编工作提出要求,国家邮政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全体修编人员加班加点,通力合作。这项工程从一开始就是高起点、高标准,是大家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这套书尊重历史、遵循规律,相信可以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对于促进中国邮政史和邮票史研究,推动我国集邮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长盛不衰,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作用。”
部分与会编纂人员意见
参加《中国集邮史》编纂工作,感受颇多。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关键词:难得、难忘、难舍。
难得。这是一部厚重的专业史书和集邮典籍,能够参与修订与增补写作,个人感到莫大光荣与荣幸。因此,从接受任务开始,我就把它看成是难得的机会,以此心态全力以赴投入工作。
难忘。对参与编纂的过程,尤感难忘!首先难忘的是领导的重视程度与关心体贴。其次,难忘的是集体的团结协作。主编善于发挥团队作用和集体力量。正所谓“文章千古事,甘苦只自知”。
难舍。说难舍,有两层含义。一是编写任务完成三分之二时,我因患重度眼疾,中止写作,临时换人接手。当时,确实感到极大遗憾和沮丧!二是经过两年奋斗,终于有了结果,本书行将付梓。这也意味着这项工作任务的结束和编写团队的分离。此时此刻,百味交集,难舍难分。
作为1996年版《中国集邮史》的撰稿人和审稿人之一,时隔20多年,再次受骋参加新编《中国集邮史(1878一2018)》的撰写,既感到荣幸,又感到责任重大。两次完成的文字量差不多,都是六、七万字,但这次要求更高,下的功夫也更大。
在撰写过程中,我按照编委会的要求,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既不回避问题,又不主观臆断,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挖掘和占有资料,根据时代背景和客观事实,对我国集邮组织和集邮队伍的发展状况、集邮工作发展变化的主要过程和特点进行分析和叙写。在写作过程中,力求做到以史带论,史论结合;以点及面,点面结合。尽管自己勉力而为,但由于能力有限和时间紧迫,所撰文稿难以尽善。所好,有统稿环节和主编把关。
我作为曾经参加过《中国邮票史》、《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百科全书》写作的集邮者,为自己能参加《中国集邮史》的撰稿深感幸甚。我的感受是,新版集邮史的编撰,为集邮的历史发展、活动轨迹、学术研究留下一份生动形象的范本,它的编纂过程给我们以四个启迪:
1、一个凝聚作者的写作团队,体现了集邮精神。这种精神是热爱,是执着,是奉献!
2、年轻作者的加盟,让这本书体现了集邮的希望,更突显集邮的青春活力。
3、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彰显了文化自信。
4、出版界的提前介入,不仅保障了本书的质量,更为图书出版赢得了时间。
自1999年以后,中国集邮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际集邮界树立了大国的地位,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需要广泛宣传,而且需要载入史册。
本书尊重1999版《中国集邮史》已有的成果,充分利用其中的素材,并且对书的结构进行了再创作。全书所追求的是“远看大气磅礴,近看精雕细刻”的效果。着力弘扬正能量,各章以时代主题为背景。
来源: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
紫轩藏品www.bjzxcp.com全国知名收藏品牌,专注于现代钱币金银币邮票收藏,正品承诺,七天退换货保障,终身质量保证,出手无忧,全网最低。全国统一订购热线:18511218108, 紫轩藏品没有收藏价值的一律不上架,没有投资价值的一律不推荐,选择紫轩藏品为您的收藏投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