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文化”上的金币画面设计!
日期:2016-12-01人气:2434 评论:0 条发表评论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中国金银纪念币上,以龙为表现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龙的文化”金银纪念币以表现战国两汉以前的龙文化题材文物为主题,而独树一帜。“龙的文化”金币,重量为1/10盎司,直径18毫米,面额10元,成色999,发行量6000枚,由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设计铸造。这枚金币的正面图案,取材于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1号墓的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驭龙图》。其用毛笔画于丝织的帛上,平涂施色。高37.5厘米、宽28厘米。表现的是龙导引墓主人灵魂升天,主题内容是乘龙升天,也反映了当时盛行的神仙思想。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文化艺术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这幅帛画的线描技巧非常成熟,行笔流畅,线条富有弹性。
将这幅在中国绘画史上拥有独特地位的战国时期帛画,搬到金币的图案上,说容易也容易,说困难也很困难。说容易,是因为《人物驭龙图》的绘画风格非常简约古朴,线条已经相当流畅,造型相当准确,以勾线和平涂相结合,线条刚健古拙,尤其是在刻画凤凰时,飞扑的利爪劲挺,冲天的尾羽富于弹性,这些特点都非常适合贵金属浮雕的表现技巧。说困难,是因为这幅帛画充满着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先秦浪漫主义精神,尤其是其主题人物(一般认为就是墓主人)的形象为“上罩天球华盖,下乘湖面苍龙,鲤鱼前导意从容,瞬上九重飞动。”其风度仪容,使很多人想起楚国大夫屈原,郭沫若更曾为此题一首《西江月》:“仿佛三闾在世,企翅狐鹤相从,陆离长剑握拳中,切云之冠高耸。人物的绝代风华与无双气度,要用浮雕的体积感表现出来,对技巧的应用要求非常高。这枚“龙的文化”金币迎难而上,采用顺势浅雕,在黄金块面中崛起活跃的生命,刀法简洁洗炼,造型朴拙粗放。采用浮雕和线刻表现细部,尤其是人物的体态,服饰圆浑中透露明确的转折,勃发豪放的精神蕴籍于简约而自然的浮雕形体中, 龙、仙鹤、鱼的形象,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内蕴浑朴深沉的思想,既将《人物驭龙图》特有的审美内涵精确地传递出来,金币画面本身也造成了古朴厚重的气势感和运动感。“龙的文化”金币的背面图案与“龙的文化”银币的正面图案设计相同,画面主要由两大形象元素组合而成。画面上方的形象取材于1976年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形玉玦。殷墟是中国考古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而殷墟妇好墓更是这朵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它是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发掘的一座殷代王室墓。考古专家认为,妇好墓是殷墟考古史上唯一可与甲骨文联系起来并确定墓葬年代和墓主的一座殷代王室墓。玉玦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可谓中国考古发现最老的玉器,早在距今约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文化中就有发现。龙形玉玦是妇好墓考古发现中最珍贵的文物之一。我们的先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龙的传人由古及今,世代相传。龙形玉玦表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早期龙的形象之一,叫做夔龙。据考古资料显示,龙形玉玦为青白玉,采半圆雕,年代为商代。“龙的文化“金银币画面上的龙形玉玦基本还原了文物的原貌,它的纹饰以夔龙纹为主,首尾相连成一环形,张口露齿头上有角,身刻云纹,尾刻鳞节纹,构思奇特,神态生动。金银币对龙形玉玦的雕刻琢磨非常精细,雕工细致,造型庄重古朴,尤其是对于其纹理疏密有致的塑造。钱币设计者的构思令人钦佩,对于纹饰处理和雕刻刀法刻意处理成战国时期玉器自然流畅、锋利健劲的效果,方寸之间的龙形玉玦具古形古意。“龙的文化”金银币上的这枚龙形玉玦,它继承了我们殷商时期先人的玉文化审美理念,重形更重神,让人仿佛嗅到了空气中殷商的气息。
“龙的文化”金银纪念币的这个共同面图案,是围绕殷商文化、殷墟妇好墓、出土龙形玉玦展开的,龙形玉玦下方的宫殿建筑图案原型是殷墟博物苑复原的殷商大殿。殷墟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是青铜器时代中期东方的一个极其独特的世界性城市。”然而它在历史中惨然变成一片废墟,直到3000年后才被世人发现,名列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榜首。虽然仿殷大殿不是“龙的文化“金银币图案上的最重点,但是在设计中着意强调了其富有哲理、经典神圣的殷商宫廷建筑形象,整体画面布局充分体现了那个时期宫廷建筑的艺术风格,王者之风跃然币上。
紫轩藏品www.bjzxcp.com全国知名收藏品牌,专注于现代钱币金银币邮票收藏,正品承诺,七天退换货保障,终身质量保证,出手无忧,全网最低。全国统一订购热线:18511218108, 紫轩藏品没有收藏价值的一律不上架,没有投资价值的一律不推荐,选择紫轩藏品为您的收藏投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