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沉船南澳1号出水文物今日大批亮相(组图)
作者:紫玉轩礼品网日期:2010-05-05人气:2979 评论: 条发表评论
本报汕头讯(记者王鹏、陈正新、龙成通、肖成 通讯员林春伟摄影报道)今日,广东汕头市南澳县海域的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重启打捞后的出水文物将第一次对媒体展示。在广东省文物局的组织下,包括《广州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将在今日登上“南天顺”打捞船一睹水下沉睡数百年的文物。本报记者昨日提前赶赴南澳岛,并率先获得首批出水文物的部分照片。记者了解到,自4月上旬重启“南澳Ⅰ号”文物抢救性发掘以来,目前已近一个月。其间,由于天气影响,对文物的打捞工作中途曾经暂停过数次。不过,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有大量文物出水。
其中,有很多青花瓷器,图案都是在以往出水的瓷器中从未见过的,有些文物本身就已成谜。今日,本报记者将登船见证这些明代万历年间的文物魅力。
水下文物
时隔一年仍然保护完好
从“南澳Ⅰ号”被发现那天起,负责这片海域的汕头边防支队云澳边防派出所就一直担负着这艘古沉船的安全保卫工作,至今已有1000多个日夜。
记者了解到,4月9日,“南澳Ⅰ号”重启打捞的第一天。天气很好,水下考古队长崔勇第一个携带潜水设备潜到海底。按常理推断,打捞船和水下考古队员抵达后,每天神经紧绷的云澳边防派出所所长朱志雄应该可以松一口气了。但直到昨日,这位所长对本报记者谈起重启打捞的首次潜水探摸时,说起当时的情形称:“其实我比任何一个人都紧张,谁也说不准隔了一年多水下的文物有没有被偷盗破坏,我跟崔队(崔勇)说下面文物的保存情况要及时跟我说。”
当天,第一个潜下水的考古队长崔勇探摸后上船,他给朱志雄打了一个电话。“崔队跟我说水下文物保存得非常好,一切都跟一年多前下水时一样,没有被破坏。”直到这个时候,电话那头的朱志雄所长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专家说法
或证明中欧贸易明代已非常发达
根据之前专家的鉴定,这次“南澳Ⅰ号”出水打捞的瓷器大都是克拉克瓷,产自福建漳州,有专家已鉴定不少瓷器来自漳州的平和窑。省水下考古研究所专家张松表示,从收藏角度上来说,“克拉克瓷”的价值不高,相对而言比较粗糙,做工不够精细。这些年考古人员已在东南亚等地发现了较大规模的克拉克瓷器,一件的价格在几百元到几万元之间,不属高端藏品。但从学术研究角度看,在“南澳Ⅰ号”上发现大规模克拉克瓷器有很大的学术意义,证明了早在明代,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已经非常发达。
对此,业界也有不同观点。今日,随着记者登船见证,将进一步揭开这一谜团。
挖掘谜团
谜团一:又现疑似元朝的瓷器?
记者了解到,这次新打捞出水的文物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谜团。其中,令人诧异的是,之前云澳派出所的边防官兵们曾经缴获过盗捞渔民捞取的一些元朝瓷器,但有专家曾推断这可能是“南澳Ⅰ号”沉没的周边海域还有不少古沉船的遗物,如元代的沉船等遗留下的。但此次打捞,在“南澳Ⅰ号”沉没点,水下考古队员又捞取出来了与之前发现的元朝瓷器外形、颜色极其相同的器皿。这使得元朝瓷器来自其他古沉船的推断又出现了谜团。
有考古专家表示:“如果元朝瓷器来自‘南澳Ⅰ号’,那这艘明代的外贸船只为何会出现元朝的器皿,是用作外销还是有其他作用?这些都是今后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的一种推测是,要么“南澳Ⅰ号”上本来就存有元朝瓷器,要么就是三点金海域沉船众多,有元朝船只沉没时可能有瓷器漂散至“南澳Ⅰ号”沉没位置。
谜团二:
南澳Ⅰ号走私铜料?
记者还独家了解到,在之前的一个月打捞中,还出水了较为稀有的铜材。目前在南澳博物馆,还有之前出水的“南澳Ⅰ号”铜材。该博物馆馆长黄迎涛推测,这些铜材可能是“南澳Ⅰ号”销往海外的原材料,运到海外后,买入国家将再对铜材进行加工。而结合“南澳Ⅰ号”身份可能为走私船的推测,再加上明朝万历年间铜材是严禁民间销往海外的,有专家推测,铜材的发现为“南澳Ⅰ号”是一艘走私船的猜想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佐证。
谜团三:
船上多是克拉克瓷?
记者采访得知,克拉克瓷器是一种外销瓷器,主要是青花瓷。据了解,之所以得名为“克拉克瓷”,是因为万历年间,葡萄牙克拉克港的两艘商船被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截获,船上的中国瓷器被运往荷兰拍卖,受到众人追捧,法王亨利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也争相购买,在欧洲引起轰动,东印度公司轻易赚到三百多万荷兰盾。由于这批中国的瓷器是从葡萄牙克拉克号商船上得到的,产地不明,在荷兰又是首次亮相,所以被称为“克拉克瓷”。此后,凡有着“克拉克瓷”标签的瓷器,在海外拍卖市场上都有特别好的行情。漳州平和窑克拉克瓷研究基地主任林俊表示,克拉克瓷器在欧洲享有盛名,大量销往欧洲。
但目前存在的谜团是,“南澳Ⅰ号”出水瓷器中也有在非洲发现的相同文物,按此推理,“南澳Ⅰ号”可能航向非洲或印度洋。那这运往非洲的瓷器是否真的为克拉克瓷呢?
来源:广州日报